产品展示

服务热线

13913585912
0512-66166417

沼气系统



石油井口气提纯脱碳
发布时间:2025-04-02 浏览:63

针对油田伴生气及井口天然气采用膜分离技术脱碳(CO₂去除),以下是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关键要点:


1. 膜分离技术原理

选择性渗透:利用CO₂与CH4在膜材料中的渗透速率差异(CO₂渗透性通常比CH4高10~50倍),实现气体分离。


驱动 force:压差(进料侧高压,渗透侧低压),无需化学药剂,能耗主要来自压缩功。


2. 适用场景

最佳条件:


CO₂浓度:5%~30%(过高时需多级处理)。


压力:进料压力≥3MPa(可降低压缩能耗)。


无大量液态烃或固体杂质(需预处理)。


优势:


模块化设计,适合偏远井场、海上平台。


快速启停,适应气量波动。


无化学废弃物,环保性强。


3. 关键设计步骤

(1)预处理系统

脱液:旋风分离器+聚结过滤器,去除油雾和液态水(避免膜污染)。


脱烃:若重烃(C5+)含量高,需加装冷凝分离器(温度降至-20~0℃)。


脱硫:若含H₂S,优先用固体吸附剂(如氧化铁)或胺法预处理(H₂S会损害某些膜材料)。


(2)膜材料选择

常用类型:


聚酰亚胺(PI)膜:高CO₂/CH4选择性(α≈30~50),耐高温(≤100℃)。


醋酸纤维素(CA)膜:抗烃类污染,但选择性较低(α≈20~30)。


新型混合基质膜(MMM):纳米颗粒掺杂,提升分离效率(研发阶段)。


膜构型:中空纤维(装填密度高)或螺旋卷式(易维护)。


(3)流程设计

单级 vs 多级:


单级:适用于CO₂<15%,要求ch4回收率>90%。


两级串联:第一级渗透气(富CO₂)进入第二级进一步提纯,尾气回注或排放。


级间压缩:二级膜需对渗透气再压缩(能耗增加20%~30%)。


CH4回收优化:


部分渗透气循环至进料(提高回收率,但降低纯度)。


尾气(CH4损失5%~15%)可用于发电或燃烧。


(4)操作参数

压比(进料/渗透侧压力):通常3:1~10:1,高压比提升分离效率。


温度:30~60℃(避免水凝结,过高会降低选择性)。


4. 性能指标与挑战

典型效果:


产品气CO₂含量:可降至<2%(管输标准)。< span="">


CH4回收率:80%~95%(取决于CO₂初始浓度和流程设计)。


主要问题:


烃类损失:C2+烃易随CO₂渗透,需评估经济性。


膜污染:油、水、硫化物导致通量下降,需定期清洗(碱性溶液或惰性气体反吹)。


压力损失:长期运行后膜老化,需增加进料压力。


5. 经济性对比

参数 膜分离 胺法

投资成本(CAPEX) 中高(膜组件贵) 较低

运行成本(OPEX) 低(无化学品) 高(蒸汽再生)

适用规模 小~中型(<100万方/天) 大~中型

灵活性 高 低

6. 推荐方案示例

工况:伴生气流量10万方/天,CO₂ 15%,压力4MPa。


流程:


预处理:过滤+冷凝脱烃(至露点<-20℃)。< span="">


一级膜分离:进料压力3.5MPa,渗透侧0.5MPa。


产品气:CO₂<2%,ch4回收率85%。< span="">


渗透气(富CO₂):压缩后回注地层或用于驱油(EOR)。


7. 注意事项

动态模拟:使用HYSYS或Aspen Custom Modeler优化膜面积和级联配置。


现场试验:先进行中试(如1~2个月),验证膜寿命和抗污染性。


冗余设计:并联膜模块,便于在线更换或维护。


膜分离技术以其快速部署、低运维需求的特点,特别适合分散式油田伴生气处理。结合碳捕集(CCUS)可进一步提升项目经济性,但需针对具体气源数据定制设计。


  • 24小时热线:

    13913585912(王经理)
    0512-66166417

  • 公司邮箱:

    wang@szwoo.com

  • 公司地址:

    苏州市相城区万晨路99号

© 2021 苏州沃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1214号